【侨报网综合讯】随着香港国安法生效,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(康文署)辖下公共图书馆根据《联合国教育、科学及文化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》有关馆藏必须符合香港法律的规定,将9本涉嫌不符国安法的书籍下架进行复检,包括“揽炒派”(“揽炒”意为玉石俱焚)立法会议员陈淑庄、前“香港众志”秘书长黄之锋,以及学者陈云所著的“独物”。
图书馆暂停借阅黄之锋等人著作
综合香港《文汇报》《大公报》报道,有传媒引述图书馆职员透露,收到上级通知将以上陈云、黄之锋、陈淑庄的部分著作下架,并将有关书籍的状态改为“复检中”。
需复检的书单包括陈云的六本书:即《香港城邦论》《香港城邦论2》《城邦主权论》《香港遗民论》《香港保卫战》和《身土不二》;黄之锋的《我不是英雄》和《我不是细路:十八前后》及陈淑庄的《边走边吃边抗争》等。
单是这三个人的九本书在公共图书馆藏书数量加起来有近400本。
陈云于2011年推出《香港城邦论》一书,其中充斥着鼓吹分裂国家的言论。因2016年旺角暴动案而入狱的“港独”分子梁天琦在2016年接受网媒访问时,承认自己“受到《香港城邦论》鼓舞”。
身兼公共图书馆咨询委员会委员的立法会议员郑泳舜认为,在实施了香港国安法后,政府复检馆藏确保供市民借阅的书籍未有提倡“港独”等内容。公共图书馆会恒常复检书籍或当收到投诉后,亦会作出检视。

香港多家公共图书馆近日下架了陈云、黄之锋、陈淑庄等“港独”分子的书籍。图为香港中央图书馆资料图。图片来源:中新社
3名作者其后在Facebook发文称自己受到特区政府“政治打压”,是“焚书坑儒”。黄之锋还借题发挥,称事件造成“白色恐怖”,质疑道:“会否未来在香港的公共图书馆,任何有黄之锋名字的书籍都要下架?”但事实上,陈云和陈淑庄的其余著作仍在公共图书馆的书架上,如讲述陈淑庄从政之路的《敏感地带》仍在书架上。
香港多名政界人士表示,基本法早已列明“港独”违法,康文署早应采取行动只是“亡羊补牢,未为晚也”。
不过,公共图书馆内仍有大量“独物”在书架上,其中前香港特首梁振英曾点名批评、由时任港大学生会学苑编著的《香港民族论》仍未下架。
此外,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近日开会,“揽炒派”议员称不满委员会主席叶刘淑仪依法加插议程,纷纷走出主席台喧哗,民主党议员许智峯更向叶刘淑仪泼水,迫使会议暂停。行政长官林郑月娥4日在Facebook发帖,指该会加插的议程是近年很多家长关心的教材问题,惟此理性讨论都被“揽炒派”议员破坏,令人无法寄望立法机关能为国家安全自行立法。她呼吁市民勿被反政府政客和外国政客蒙骗,以理智抗拒抹黑。
香港国安法落地,让学校多一张“安静的书桌”
中新社3日刊发题为《香港国安法落地,让学校多一张“安静的书桌”》的评论文章称,街上少一个疯狂的年轻人,学校多一张安静的书桌,少一份“暴力迷思”滋长,多一份家国情怀唤醒,这是香港国安法之于香港年轻一代的意义,也是香港国情教育“坚持的意义”。
文章称,香港国安法落地生效,海内外舆论将该法视为香港未来的“守护者”。守护未来,不仅仅体现在香港发展由乱到治的轨迹变化,亦体现于香港年轻一代“精气神”层面所孕育的可能变化。
文章表示,当香港国安法遇上香港年轻人,尤其那些被“港独”势力煽动、受朋辈怂恿、被芜杂信息裹挟、困惑于家国认同的学生们,两者“兼容性”如何、触动是否显著、影响是否深远?答案并非现成,而是蕴藏在香港国安法的文本细节、执行效果里。香港国安法落地,令一些人士纷纷与“港独”组织切割。不留余地,终结幻想,这是对激进年轻人最直接生动的普法课。
文章指出,香港国安法无疑是强化国情教育、提升家国认知的一个契机。世上最难捉摸的莫过于“人心”,教育又是一项难以衡量“投入产出比”的实践。香港国情教育的历史欠账和未来方向,既需要抓住香港国安法这样的重要节点,更需要社会上下久久为功的恒心、耐心和精心。(完)
Source